很多人以為經營房子就是「收租金」,但真正做下去才知道,這份工作每天都有大小挑戰,要兼顧房客需求、房東信任,以及服務品質。這裡分享幾個近期的真實案例。
最近遇到一位帶著貓咪的房客來詢問住宿。因為我自己以前也養過狗狗和貓咪,所以對寵物房客的需求特別有感覺。當房客詢問某個房源時,我不會只回答「可以或不行」,而是會主動幫他評估環境。
我通常會建議有寵物的房客選擇比較大、而且位於角落的房間。雖然價格稍微高一些,但對帶著毛孩的房客來說會舒適得多。像這次的房子格局是長形的,而且靠近草坪,對貓貓或狗狗來說環境比較友善。
反過來,如果是靠近廚房的房間,我就不太會推薦。因為其他房客進出頻繁,容易製造噪音,對有些狗狗來說可能會造成壓力,甚至會吠人。基於這些考量,我會回覆房客:他原本詢問的房子可以住,不過我這裡有更適合的建議,值得參考。
在美國管理房子,除了幫房客推薦合適的房源之外,合約的處理也是我親力親為。很多房客會先透過 Airbnb(愛彼迎)訂第一個月,試住滿意後再考慮續租。不過 Airbnb 會收取高額服務費,常常一個月就差 200 美金以上。於是,有些房客會希望改成「直接簽租約」。這樣對房客來說更划算,對我來說也更清楚有保障。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 流程的完整性:
房客的投訴也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次房客抱怨清潔工沒有把洗碗槽清乾淨,情緒有些激動。
我第一時間安撫房客,並立刻向清潔工確認。結果清潔工提供了她拍下的照片,證明當時確實清理乾淨。比對後才發現,問題出在房客的室友沒有洗碗,才讓另一位房客誤會。
這類情況,如果只是一味道歉,反而會讓清潔工覺得委屈;如果直接反駁房客,則可能破壞關係。最好的做法是 找到證據、釐清責任,再用溝通化解。有時候,我甚至會請另一位房客出面澄清,讓事情自然解決。
除了上述的案例,還有很多細節要兼顧:
經營房子,不只是一門生意,更像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考驗。你需要細心去觀察房客的需求,需要專業去處理合約與法規,也需要隨時準備好即時溝通。只有把這三者平衡好,房子才不只是「租出去」而已,而是能讓房客安心居住、房東放心託付的一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