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房東」這個職業,總有一種近乎田園詩般的浪漫想像。彷彿只要擁有幾間房產,每月輕鬆收租,就能坐享其成、安穩度日。然而,真正投身於房產管理後才會深刻體會到,這份工作與「躺著賺錢」的夢想幾乎沒有任何交集。身為房東,更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多重角色扮演:時而是洞察人性的偵探、時而是化解衝突的調解員,更多時候,則是隨時待命的危機處理者。
以下,便是我在這條看似平靜、實則波濤洶湧的房東之路上的幾段親身經歷。
故事發生在我管理的一間四房合租屋中。一位原本已協議續租的房客,在新合約即將生效前幾天,突然來訊表示要立刻搬走。當下我以為是否遇上突發的家庭變故或搬遷需求,沒想到他給出的理由卻令人啼笑皆非。他聲稱,清晨使用共用浴室時,赫然發現鏡子上被人用利器刻下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字樣:「DEAD」。我愣了幾秒,內心雖懷疑,但仍得以房客安全為重,立刻安排更換鏡面,並同時重設大門的電子密碼鎖,以確保所有住戶的心理安全與實質保障。
我接著聯絡了與他共用浴室的另一位房客 Leonard,原以為他會驚慌失措,沒想到對方語氣異常冷靜:「坦白說,我不相信那是外人幹的。我那盒放在公共書桌上的回形針不見了,我特別去看過鏡子上的痕跡,劃痕深淺不一、邊緣粗糙,看起來就是用回形針這種非專業工具硬刻出來的。」。後續也證實了他的懷疑。那名房客在支付首月租金後,第二個月便未繳款,而他選擇搬離的日子,恰好就是租金截止日。他自導自演這場「靈異事件」,無非是為了逃避租金責任,試圖以「受害者」的姿態合理化退租。
雖然真相已水落石出,但我仍得逐一聯繫其他住戶,向他們解釋換鎖的必要性。來自馬來西亞的S小姐在電話中驚訝地說:「他平常看起來很正常啊!」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房東承擔的不僅是房屋的管理責任,更是維繫住戶安全與信任的關鍵角色。至於鏡子的損壞雖可向Airbnb 申訴理賠,但過程繁瑣,往往最後不了了之,屋主只能自行吸收成本。
整個事件的發展令人始料未及,從一樁潛在的入室恐嚇事件,急轉直下,變為一場有跡可循、動機可疑的人為破壞。後來我發現這位房客在支付首月租金後,第二個月的費用便遲遲未有下文,而他選擇搬離的日期,恰好就是租金到期的最後一天。顯然,這位租客為規避應繳的租金,竟不惜自導自演這場荒唐的鬧劇,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藉此逃避責任。
在亞利桑那的另一間出租房子當中,炎熱夏季讓電費動輒飆升至四、五百美元。一位長租的退伍軍人房客主動提議,能否將帳戶轉至他名下,他稱以軍人身份可申請半價優惠。在屋主同意之下,我立即致電電力公司SRP查詢。客服表示,該項軍人補助早在數年前已終止,目前僅提供低收入戶電費補助。儘管這消息讓人感到些許失望,但至少能透過確認,我們都不再抱虛幻的希望,避免未來發生爭議。
另一棟房子則爆發一場關於「廚房使用之戰」。其中一位租客主張自己患有特殊飲食需求,堅持每天需定時獨佔廚房兩小時,以確保環境「絕對潔淨」,在此期間其他人不得進入。這一極端要求,立即引來其他房客的不滿與強烈反彈。
雖然租賃合約中已清楚載明公共空間的共享原則,但當住戶之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管理者,我仍需出面協調與安撫。更棘手的是,這位提出要求的租客本身租金繳納也不穩定,部分費用甚至須仰賴教會資助,亦有部分拖欠未繳,讓我得同時應對人際關係與財務壓力。
還有一件看似簡單,卻異常繁瑣的行政問題。在鳳凰城,我協助一對新婚夫妻申請開通自來水帳戶。第一次提交申請便因租約上僅有丈夫簽名而被駁回。補上雙方簽名後再次遞交,卻又因現任屋主在市政局系統登記的名字與租約上的名字不相同而再度遭拒。整個申請流程不斷重來。而我作為房產管理者,只能不斷跟進、協調與重填表格直到他們申請成功為止。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出租房子事件都充滿混亂。有時,也會遇到令人感到安心的房客。有一位年輕學生房客的母親在我致電詢問對方是否要續租的時候告知我,她的孩子不會續租。儘管少了一筆收入,我內心卻感到如釋重負。那間房的中央空調偶爾會出現製冷不佳的情況,我一直擔心他會抱怨或留下負評。然而,在整個租期內,他從未反映過任何問題。若他最後願意留下正面評價,對我來說,已是最美好的結局。
那面浴室鏡子上的「DEAD」字樣,不只是戲劇化事件的象徵,更是身為房東這份職責背後所承受壓力與責任的濃縮縮影。這份工作,從來都不只是坐著「收租金」那麼簡單。它需要極大的應變力、細膩的觀察、與無限的耐心。無論事件真假或大小,我的責任就是讓每一位住客,都能感受到安全與被尊重。讓一切都能夠順利解決,就是我每天努力的目標。